“奋进向未来”第十四届广州学术季活动——“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劳动人才培育”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3-05-31 09:17:21
3317

5月25日下午,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广州市劳动保障学会承办的“奋进向未来”第十四届广州学术季系列活动——“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劳动人才培育”研讨会顺利举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二级调研员戴卫春出席了会议,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东华职业学院专家学者以及研究院、协会有关负责人与相关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广州市劳动保障学会副秘书长曾敏锋主持。
广州市劳动保障学会会长邓志均在致辞中介绍了第十四届广州学术季的情况,期待与专家学者结合各自专业研究领域,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交流,预祝本次研讨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开云,张教授作《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共富的应然逻辑、多维困境与治理路径》的主旨发言,他认为,在后脱贫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问题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进程和实现程度。从理论、现实、发展三个层面阐述了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的应然逻辑。但是,现实表明,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共富的实践面临观念、结构、分配等方面的多维困境,需要通过经济路径、福利路径和道德路径三位一体协同推进,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实质性不断迈向共同富裕。
广州市律师协会公益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朱滔作了《如何保障乡村技能人才的劳动权益》的主旨发言。他认为,乡村振兴应通过法律法规层面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解读乡村技能人才劳动保障权益的新特点,在如何保障乡村技能人才劳动权益特殊规定和存在的难题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广州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人才发展中心主任曹爽斯作了《发展城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助推乡村人才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他认为通过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大乡村教师培养力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供教育培训、技术支持、创业指导等服务,支持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涉农相关专业,鼓励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建立健全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等方面为乡村人才作支撑,在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下,对组织开展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以职业素质开发方式、12345乡村人才培训模式实施形式进行探讨。
广州市宇晨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杨进作了《社会组织在高质量劳动人才培育中的积极作用》的主旨发言。他认为通过社会组织发展情况的调研数据、参考人才服务的国外经验,应培育乡村社会组织扩大服务队伍,并积极参与乡村管理人才培养提升,引导培训有为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尤其是参与乡村创业,借力乡镇社工站助力乡村人才培养。社会组织可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已经建立的社工站配合,参与并融入乡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平台的搭建与运营,助推法律服务、社工服务、志愿服务、技改服务等多种人才扎根乡村、赋能乡村。基金会和科技类学术类社会组织可借助自己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支持农技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内涵式发展,助力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的有效培育。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林晓欢作了《如何建立“城乡、区域、高校”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的主旨发言。他认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乡村人才的振兴。要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宏大战略,就需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乡村振兴人才的支持。只有将乡村人力资本的培训和开发置于首要位置,才能实现乡村人才、土地、资金和产业的良性循环,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向前发展,形成新时代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让城市的知识资源回馈农村。通过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和校企合作、设立新农村职业人才培训学院,以及加强政策宣传等措施,可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
最后,广州市劳动保障学会长邓志均对会议进行总结。本次研讨会的顺利举办,主题贴合社会民生热点,五位专家在各自专业领域围绕“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劳动人才培育”进行主旨发言,内容紧扣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释,对今后乡村劳动人才培养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来源:市学会秘书处
编辑:吴雅君
摄影:冯惠明